基於2007年的一項「準則」,該會議焦點將集中在達成一項協議取代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。該項協議需要考量有關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的科學新證據。
此会议的目标:-
- 打造包括全球減碳長期目標在內的長久「共同願景」。
- 碳排放限制依「可測量、可報告及可以核對」降低排放數量行動而定。對所有開發國家,這些包括「排放量限制及降低指標」。而對開發中國家,不會提及減排,但會談包括「國際性適當減排行動」。
- 鼓勵各國利用包括金錢誘因在內等有效機制及加強手段,轉換使用潔淨能源,並鼓勵移除多項「阻礙」(貿易障礙的簡稱)。
- 透過「政策途徑和正面誘因」,對發展中國家持續森林保育及管理以限制濫伐減排。
- 金援窮國因應氣候變遷影響。
哥本哈根救氣候 主要參與者立場簡介:-
- G77和中国
它們本身則拒絕具拘束力減排目標,指稱它們必需能夠持續取得便宜且大量的石化燃料,協助它們擺脫貧窮。
雖然如此,其中有一些國家同意宣佈自願性措施,在2020年前抑制排放量成長。
開發中國家同時也大聲要求金援,協助它們對抗氣候變遷,以及協助它們改用低碳能源。它們敦促工業化國家每年提撥1%國內生產毛額(GDP)金援資金,約4000億美元 。
- 新興大國
許多分析家高度評價一些已經宣佈的措施,但也警告指出,這些都是自願性措施,不太可能受到國際強制遵循措施所監管。
世界最大碳排放國家中國說,它將在2020年前,把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二氧化碳排放量,較2005年排放水準降低40%至45%。
巴西 已承諾到2020年前,自願削減排放36%-39%,主要從處理亞馬遜(Amazon)森林砍伐問題著手。
- 工業化國家
世界最富裕國家、同時也是第二大碳排放國家美國 ,持續置身京都議定書(Kyoto Protocol)架構之外,且正在推動不含京都議定書約束力的一項協議。
美國說,相較於2005年的基準,它將在2020年前削減碳排放17%。至2025年減排30%,至2030年減排42%,至2050年減排83%。
美國的2020年減排17%目標,相較於1990年排放水準,僅約相當於減排4%。
歐洲聯盟(European Union)片面決定至2020年前,將較1990年水準減排20%,且如果其他工業化國家共襄盛舉,歐盟 願意減排30%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